汽車信息網5月12日訊 2022年4月中國汽車市場總產量和總銷量120.5萬輛和118.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幾近腰斬。
受到疫情黑天鵝的多方面影響,4月車市遭遇了十年以來的同期月度新低。
整個4月份汽車零售中,只有比亞迪汽車突破了10萬輛,其他如曾經霸占前五名的一汽大眾、廣汽豐田等,分別只有8萬輛和6萬輛,分別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其他的汽車廠商,銷量都不到6萬輛,其中就包括了吉利汽車、長安汽車,跌幅都超過百分之四十以上。
不過新能源汽車方面4月銷量仍保持增長,增速受到疫情的波及也出現了回落,但相比燃油車方面顯然要好了不少。
中國品牌分化再加速
“汽車行業產業鏈供應鏈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酷的考驗,部分企業停工停產,物流運輸受到較大阻礙,生產供給能力急劇下滑。同時,受疫情影響,消費能力和信心明顯下降,行業穩增長任務十分艱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在信息發布會上表示。
細分來看,4月乘用車產銷99.6萬輛和96.5萬輛,環比下降47.1%和48.2%,同比下降41.9%和43.4%。在乘用車主要品種中,四大類乘用車品種產銷環比和同比均呈明顯下降。
不過,在整體市場的大幅下滑中,中國品牌盡管產銷同樣下滑嚴重,但市場占有率卻進一步提升,同時各車企也表現出現明顯分化。
數據顯示,4月中國品牌共銷售55.1萬輛,環比下降39.1%,同比下降23.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7.0%,占有率比上月提升8.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14.9個百分點。
在中國汽車品牌逐步替換合資品牌的過程中,比亞迪、東風、廣汽埃安、奇瑞增速明顯。其中比亞迪4月銷量10.5萬輛,力壓一汽大眾(8.1萬輛)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月度銷冠。并且也是前十車企中唯一實現同比正增長的企業。
受吉林、上海疫情影響,常年位列第一的一汽大眾降至第二,上汽通用以及上汽大眾則失守二三位,甚至掉出了前五。
上海地區汽車產業受到疫情影響出現持續停產現象。全國整車企業核心零部件以長三角地區配套較多,上海汽車產業按下暫停鍵,對全國汽車行業都造成了很大影響。
不過這樣的形勢正在逐步好轉。有業內人士表示,企業在奮力搶抓5月和6月關鍵窗口期,彌補損失的產銷量,上海地區也在逐步復工復產,但由于疫情的長尾效應影響,上海完全恢復正常,或要等到7月之后。
新能源受波及但堅挺
在以往整體汽車市場大幅下滑的月份中,新能源和豪華車往往會呈現出逆勢上揚的趨勢。但在4月中國汽車市場中,新能源市場和豪華車市場卻走向了不同的方向。4月銷量雖然仍保持增長,但增速出現回落,顯示出同樣受到疫情波及和沖擊。
2022年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31.2萬輛和29.9萬輛,環比下降33.0%和38.3%,但同比卻增長43.9%和44.6%,1月至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160.5萬輛和155.6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1倍。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了25.3%,提前完成2025年20%市占率的預期,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核心分支。
很顯然,今年車市的增長驅動主力仍將是電動車,尤其是插電混動車型。但此輪疫情帶來的沖擊對汽車消費的影響仍舊是普遍性的。
除比亞迪外,4月銷量突破萬輛的新能源車企銳減——從3月的13家降至4家,分別是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新能源以及廣汽埃安。
擁有上海超級工廠的特斯拉也陷入交付困境,銷量環比暴跌97.7%。數據顯示,4月,特斯拉中國生產1.0757萬輛,銷量僅為1512輛。
不只是特斯拉,嚴重依賴上海及整個長三角地區零部件供貨商的車企都均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蔚小理”3家頭部新勢力車企中,小鵬表現穩定;蔚來、理想受供應鏈拖累,大幅下滑。
相較生產端,今年汽車零售端受防疫政策的影響將持續更久。疊加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家庭收入和就業前景趨弱對消費信心的影響,都可能降低消費者購車意愿。
雖然從數據來看,5月第一周乘用車訂單和交車量環比有明顯改善,但較去年同期,仍有30%以上的下降,疊加北京等多地疫情加劇,防疫政策的加強,有業內人士預估,5月車市仍將持續下滑,拐點或將出現在7月。